立德树人

首页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
刘潜先生依然活在我们心中-在刘潜老师追思会上的发言 田水承
发布时间:2024-06-20    浏览量:364     分享:

刘潜先生依然活在我们心中

——在刘潜老师追思会上的发言

田水承

(西安科技大学 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所/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研究所

西安市应急安全人因智能重点实验室)

 

 

刘潜先生的不懈开拓与无私奉献,对名声利益的淡泊,对后人的奖掖支持,以及在学术交流中展现出的不懈追求与正直敢言,都已深深镌刻在安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不可磨灭的印记。

1992年初夏的太原,于我而言意义非凡。在山西矿业学院举办的全国高校矿井通风安全年会上,刘先生脱稿演讲展现了广博的知识与对安全科学的热忱推广,令我如沐春风,感到了煤矿通风安全专业应该致力发展的科学方向。那次会议汇聚了如黄元平、王冶等学界泰斗,而我作为西安矿业学院采矿系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教研室主任,有幸随同留美归来的李新东书记和留美归来的常心坦博士参加盛会。正是这次会议中的刘先生对安全科学的阐释及深入交流,让我深切体会到他所倡导的安全科学跨学科思维的重要价值,这一理念感召下,将跨学科思维融入到通风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中,使自己踏上安全管理研究和实践之路

同年,我获赠了刘先生亲笔签名的《从劳动保护工作到安全科学》。在他的影响下,以后的岁月里我陆续结识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赵云胜、罗云教授,以及安全界周华中、邱成、侯昭敏等知名学者。随着进一步交流接触后来获赠了由赵教授翻译的《安全科学导论》。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学术视野,也为我的专业领域开辟了新的路径。

1993年,基于刘先生的“安全三要素四因素”理论和跨学科思维,我负责收集素材起草了西安矿业学院安全技术及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申报材料在常心坦等专家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共同努力,申报成功;那时即开始设立了安全管理方向,在安全管理研究与教育领域自己的工作也开始启航。随后的几年里,无论是多次会议上的重逢,《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发表“市场经济中的安全工程专业”,1996年)《煤炭学报》(发表“对安全科学体系及其与相关学科关系的探讨”,1999年)等期刊上发表的关于专业、学科建设等的文章,还是1996年率先在西安矿业学院开设《安全经济学》课程,并先后出版5版教材,都直接或间接得益于刘先生及同仁们的启迪与鼓励。

进入九十年代末至新世纪初,自己在学术研究和安全学科建设实务方面参与承担了一些任务。1997-1998年在刘先生、常心坦等校内外专家指导下,自己承担素材收集并起草西安矿业学院首个博士点——安全技术及工程博士点申报材料(基于大家共同努力,常心坦老师的反复修改,1998年博士点申报成功)、出版多部教材、编著、承办多次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以及负责承担西安科技大学“胡杨精神”的素材收集及起草凝练,无不是对刘先生以及诸位引路人教诲的实践与应。印象颇深的是在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多次与刘潜先生探讨,倍感启发,受益良多,尤其是2001年盛夏刘先生亲自评审我的博士论文,并顶着酷暑参加论文答辩,对我博士学位论文“第三类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研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高度评价,成为我学术道路上宝贵的财富。

尽管岁月流转,但与先生的每一次相聚——无论是学术会议上的交流,还是春节时的家访(结识廖可兵学友),乃至2009年发起并举办安全管理首届国际研讨会......凝结了刘先生、诸位同仁的关心支持和对安全科学事业共同的热爱与贡献。

还曾记得,20065月下旬邀请刘先生到西安科技大学讲学一周,先生不顾年迈,坚持脱稿演讲,耐心回答青年后学的各类问题,更是让师生深受感动,获益匪浅。通过刘老介绍,参加湖南工学院201411举办的第一届中华人因与工效学协会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人类工效学学术年会偶遇刘先生的助手虞和泳学友相谈甚为畅快2016年我们安全管理团队承办的第二届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在西安召开,还邀请虞和泳、邱成两先生来西安交流,会后虞和泳先生还在西安交流讲学多日,留下诸多关于刘先生、虞学友及同仁群体钟爱安全科学励志刻苦研究、醉心学术交流的故事,传为佳话......

疫情肆掠3年,很多人尤其是老人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受到影响。20238月暑期借北京开会之际,挤出时间登门探望刘老。虽未见到,打电话不通,甚至喊来了虞先生,惊动了周华中先生,也打不通电话,还以为他病了,又住院了......但自己开完会返回西安的高铁上,从虞老师和刘先生微信陆续得知刘先生抱病由家人陪同,到山海关看大海了,心中释然。我明白了,先生是在向他一生钟爱的大海告别,是在向这个需要和倡导“安全科学”的世界告别做准备了......我的内心虽有遗憾,但为先生的坦然理性和大海一样的胸怀感到了更大欣慰

虽然先生离开我们了,但先生的精神与教诲,如同灯塔,仍将永续照亮安全科学同仁前行的路,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不懈追求。一切的努力,皆是对先生及其同行者的最好致敬。

刘潜先生依然活在我们心中!

 (此文系2024512日,在北京刘潜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会后略有修改)